为深化校地合作、践行“三下乡”社会实践要求,2025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团委书记楚恒叶老师带领下,太阳集团官网元符实践团数次深入多地农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乡村振兴调研、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等多元模式,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新时代吉林振兴的沃土上深深烙下了奋斗的青春足迹。

活动当天上午,实践团首先在丹城子村村委会召开了专项行动座谈会。团队成员与边岗乡党委乡政府代表、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政协委员、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及志愿者代表深入交流,互享乡村振兴经验,共探文旅助力乡村发展可能。

座谈会上,回顾丹城子村乡村振兴规划,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向细致介绍了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和该村辽金古遗址分布;种植大户则热情分享了当地特色产业的种植经验,介绍了在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新时代新农村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细致入微的讲解令与会师生感受良多,楚恒叶老师回忆到2024年以来学院与德惠市有关单位联合开展的社会实践历程,并表示学院将延续“保护—研究—宣传”一体化模式,通过专业实践助力乡村挖掘资源、拓宽宣传渠道;让外地朋友来了有看头、有玩头,让村里的文化传得开、传得响。

座谈会后,团队成员走进田间地头,重点学习观察了西红柿与水稻的种植情况,同时,向当地村民具体了解了我国现今的三农政策及该村各经济作物的熟制、种植技术、作物净利润、市场供求、困难等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大大深化了对乡村发展的认知。

全体成员还前往边岗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揽头窝堡遗址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卧虎古城及卧虎山庄实地踏查。学院邀请地方学者以《从辽金捺钵到现代农庄——千年时空里的边岗故事》为题开设露天课堂,将辽金文化与乡村文旅相结合,将古城墙变成最生动的“活课本”,让师生们沉浸式地体验了文脉的传承,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文旅产业就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此外,实践团队还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谢台岗子村、吉林省舒兰市金马镇新胜村等吉林省内农村深度调研并挖掘吉林乡村振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在辽宁省新民市大民屯镇后栏杆村、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大岗村等地进行对比调研,吸收借鉴我国多地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金色吉林的发展建言献策。

通过座谈交流、田间考察、遗址踏查等形式助力,本次实践在深化校地联动同时,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生动力,尝试探索出“高校智力+志愿力量+基层实践”的有效协同机制。
未来,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地方合作,助力乡村文旅转型升级,让青春在乡野大地闪闪发光,向着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的新赛道,全力奔跑!

撰稿:滕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