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资讯

太阳集团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太阳集团资讯 -> 正文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 | 44118太阳成城集团“思语行乡”实践队暑假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9-05 浏览次数:

开篇:同一条江,同一座桥】  

炎炎酷暑,嘉陵江与黄河的潮声在同一时间响起。44118太阳成城集团“思语行乡”实践队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协同团队兵分两路,一路溯江至重庆王家坝社区,一路逐河到河南郑州高庙村,共同开启为期两周的“渝豫”暑期普通话推广之旅。项目以“数字语博筑桥,推普双擎助乡兴”为主题,用“数字技术应用+沉浸式场景演绎”双擎驱动,在东北与西南、中原之间搭起一座跨越方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语言之桥”。

硬核上新|数字语博闯关

两地共用一套“方言—普通话”数字互动模型。孩子们用手碰一碰,即可触发 AR 动画:重庆娃看到“啷个”变身为“怎么”,高庙娃看到“中不中”跳成“行不行”。闯关成功即可点亮线上徽章,累计 5 枚徽章可获得“推普小达人”数字证书。  

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推普成果,实践队积极与当地媒体和网络平台合作,分享推普故事和学习心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使普通话在高庙村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渝版现场|王家坝:把推普玩成“趣味工坊”】  

社区教室化身活力语言工坊。实践队员们深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游戏。在“趣味推普启蒙”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分组协作,在互动游戏中兴致勃勃地比拼普通话应用,积分排名的攀升记录着他们的昂扬自信。这是一次普通话的实战演练,更在轻松氛围中唤醒了对家乡方言文化价值的认知。

豫版直击|高庙村:把推普种进每个生活场景  

在村诊所,实践队成员们组织了多场普通话医疗用语培训。他们精心设计了模拟医疗场景对话,引导医生和患者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几场培训下来,诊所内使用普通话交流的频率明显提高,患者也能更准确地理解医嘱内容,有效减少了因方言差异导致的误解。

来到村务中心,实践队协助村支书陈贺开设普通话村务交流工作坊。他们为村干部制作了一套日常办公普通话手册,涵盖日常村务管理用语、政策宣讲规范表达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普通话成为了讨论乡村旅游规划等事务时主要交流语言,促进了村务决策的高效推进。

在商贩集中的街巷,实践队开展“普通话经商助力计划”。他们为商贩设计了双语标识牌,将商品名称、价格等信息用普通话和方言同时标注,帮助商贩熟悉普通话表达。一位常与外地批发商合作的菜贩表示,如今用普通话谈生意,不仅沟通更顺畅,还结识了更多外地客户,生意范围进一步拓展。

村头的空地上,实践队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了“趣味普通话课堂”。他们将普通话学习融入到老年人喜爱的戏曲唱段、传统故事讲述中,激发老人们对普通话的兴趣。经过多次活动,老年群体中能用普通话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人数比例从 10% 增加到 30%,村内文化活动的氛围也因普通话的融入变得更加活跃。

数据说话|80份问卷挖出推普密码  

两地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关键洞察如下:  

82% 的家长认为“普通话+方言”双言环境最利于孩子成长;  

67% 的中年商贩表示“最缺的是即学即用、跟生意相关的普通话句子”;  

91% 的孩子希望“把趣味推普游戏继续搬到暑假作业里”。  

尾声:同一片星空,同一座桥  

此次“思语行乡”实践队的推普活动,不仅让普通话在两地上扎下了更深的根,更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创新推普方式,为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贡献更多力量,让普通话成为乡村走向现代化、实现全面振兴的有力桥梁。

当嘉陵江的晚风与黄河的晨雾交汇,那座由数字之砖、语言之梁、青年之力筑起的桥,正在把乡村与世界悄悄拉近。

撰稿:姜舰旗